6
实施ISO14000环境认证管理体系过程是对企业的环境影响状况,资源、能源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环境因素的一次全面地、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要通过这一工作,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评价,找出重要的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中,除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外,也要对能源、资源利用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状况进行审核。
例如:某公司在建立管理体系后,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建立起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按部门每月对各种消耗做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制定了提高能源和材料利用率的指标。
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的控制,全面优化自身的成本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消耗,实现本钱的控制,因而可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ISO14000环境认证没有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整个标准没有对环境因素提出任何数据化要求,强调了体系的运行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指标,并符合各国的法规要求;
ISO14000环境认证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尽可能把污染消除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之中,并且要求企业注重进一步改进提高,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标准强调的是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要求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可追溯性,体现出整体优化的特色。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该标准是由ISO/TC207的环境管理技术会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个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是ISO推出的*二个管理性系列标准,ISO/IEC颁布了个管理性系列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准一经颁布,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响。但是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一开始认为自己的国家标准**ISO9000标准,没有及时等同转化,结果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亏,以后积极参加这一系列标准的修订和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初阶段有成员国56个,目前已有90多个成员国参加。标准强调了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市场的分析,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的环境问题。从产品设计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ISO14000工作,将其作为一个能够促进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抓紧推广和实施。从以往ISO9000推行的经验来看,那些及早动手,深刻理解和实施标准精髓的企业都是的受益者。在ISO14000推行工作中也应借鉴这种做法,及早研究,及早决策,抓紧推广,认真实施,注重吸收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
开展ISO14000环境认证工作应从"利国、利民、兴业"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终的目的和取得的效果。对于ISO14000标准在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扩大出口,改善环境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方面基本上已达成了共识。关键是在ISO14000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企业、认可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环保科研机构、采购商等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紧密协作。要多考虑国家利益、利益和优秀企业的利益,而不囿于部门或机构的小利益,密切配合,才能将ISO14000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这样,既有利于ISO14000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使得参加ISO14000工作的社会各方尽快地得到各自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