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ISO14000环境认证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与我们部门/岗位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噪音、废弃零部件、废弃包装物、食堂废弃物、含铅焊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水的滴漏、废油、切削液的滴漏、纸张浪费、电的浪费等方面。
企业积极地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原因是当今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实施ISO14001认证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维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污染了环境,就意味着污染了人类共同的家园,就越来越会受到公众的拒绝。德国公司对1000位民众购买汽车的优选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民众对汽车的环境维护性能的关注追赶了可靠性、价格、舒适、驾驶性能等因素,放在仅次于平安性能的*二位上。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维护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ISO14000环境认证系列标准提出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这一标准与我国制定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同,是一个将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一个管理性标准,它具有如下特点:
1)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推动的,依靠制定法规、法令来强制企业执行。14000环境认证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用市场行为来达到促进生产者改进其环境行为的目的。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使消费已**过法律成为环境保护的动因;
2)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申请完全是自愿的。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市场份额的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14000标准,并以此向外界展示其实力和对保护环境的态度。
应全面地看待ISO14000标准。既要看到它的先进性、科学性,代表未来一段时期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ISO14000环境认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要求企业在其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外,并不规定环境表现的要求,因此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环境表现不同的企业,可能都达到ISO14000标准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符合该地区而非出口市场所在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来达到ISO14000要求,体现了贸易的对等原则,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非常好的环境管理经验、环保科技的基础上采用ISO14000标准的,在这一点上,包括我们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劣势有可能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严格立法和贸易政策转化成对我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为此,我们应当努力迎头赶上,尽快实施ISO14000标准,同时还应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国际谈判方式,据理力争,以求为中国的出口企业留出一段推行ISO14001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时间。
ISO14000环境认证规范中,不只要求识别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环境因素,而且还要识别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因此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应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或资源消耗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提高能源或资源的利用水平。
这些成果取得主要是靠加强能源和原材料的管理实现的建立体系中,通过对主要耗能设施运行合理性的分析,找出问题,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其次是通过改革工艺技术或改造设备来实现节能降耗。
某公司在体系实施中,分析了能源消耗的状况,不时改进空压机的运行方案,使设备能力与负荷做到匹配,同时改进了中央空调的运行方案,改进了照明系统。使每万元产值的能源费从1997年的347.8元降低到1998年的292.41999年又进一步降低到175.1元。三年共降低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