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认证流程
培训流程:
基础知识培训---->八大管理原则培训---->标准培训---->文件编写培训---->体系试运行前培训---->内审员培训---->其它管理工具培训---->认证前培训
咨询流程:
初访---->签约---->咨询师进驻---->制定计划---->体系建设(质量手册编定、程序文件编定)---->文件审定---->运行辅导---->自查及纠正---->评审辅导---->咨询总结
认证流程:
提交申请---->签定合同---->审核文件---->现场审核---->纠正措施---->批准---->注册颁证
ISO9001体系认证: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注意事项
(1)控制点必须能够定量表达
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必须能够定量表达,才能确定控制点定量的质量目标值,以便确认控制点是否达到了控制要求。如果质量特性是定性表达的,也应设法转化为定量表达。例如,若产品的密封性能列为控制点,则该质量特性不能定性地规定:“不许渗油、漏油”,而应规定定量的衡量指标。
(2)控制点的设置单位
以什么为单位来设置控制点,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大批、大量生产的过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在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下,一个控制点只控制一个质量特性,而不是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因为一道过程往往产生多个质量特性,但影响各个质量特性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其对应的控制项目内容当然也会随之而变化。实施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如针对多个质量特性建立控制项目,不仅使控制项目复杂化,而且*混淆“质量特性 ― 影响因素 ― 控制项目”的因果关系,不利于质量分析与控制。因此,在大批、大量生产情况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
② 单件、小批生产允许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单件、小批生产因产品千差万别,产量又小,若仍以产品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就必然使控制点数量过多,而且还经常发生变化,使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过于繁杂。然而单件、小批生产,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产品多属同一类型,常常有相同的关键过程和大致相同的主导性因素,故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某些关键过程为对象设置控制点。
ISO9001体系基本原理-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循序渐进的质量改进,它是以产品、体系或过程为对象,以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为目标的活动,还应包括对产品固有特性的改进,以适应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质量要求。为了能使组织的持续改进有效地开展,组织管理者应确保改进的组织、职能和计划落实,并运用正确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持续改进活动一般可包括:
1.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
组织可通过ISO9001体系审核和评审、产品及过程质量测定、顾客信息反馈以及其他信息来源搜集信息并对组织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在论证需要改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确定应进行改进的项目。
2.建立改进目标
根据确立的改进项目,研究制订具体的改进目标,目标值的确定应保持现实性和先进性。
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组织应就需要改进的项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造成后果的重要性评价,并围绕改进的目标研究合适的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为了能提高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力求提出多个解决方案。
4.评价解决办法
运用统计技术或其他科学分析方法,选定经济合理的改进方案。
ISO9001体系评审又称为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管理者按照ISO9001体系的现状对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定期的和系统性的评价,确定应采取的措施。通过评审,根据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的变化,作出修改或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决定。这是组织管理者必须进行的重要活动之一。内部和外部审核的结果都应是管理评审的主要依据。
自我评定是组织为了追求优秀的业绩所建立的自我评价的过程。它是以《ISO9004ISO9001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或国家质量奖评定条件为基线,对本组织各项活动及其结果定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其目的是对组织的业绩和ISO9001体系的完善程度建立完整的概念,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确定改进的项目。与ISO9001体系审核和评审相比,其评价的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入。目前各个国家和不**业存在许多根据ISO9001体系准则进行组织自我评定的模式。ISO9004标准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指导组织,如何开展自我评价给出了指南。